“我們這代人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大時代。中國人在這個時代里創(chuàng)造著自己的歷史,改變著世界的秩序。身為作家,出生在這么一個有故事的時代,我必須在場,我必須書寫。”在第22個“世界圖書和版權日”來臨之際,《人民的名義》原著作者周梅森接受專訪時表示。
4月以來,電視劇《人民的名義》以年度最大黑馬之勢高分霸屏。而早在1月初,《人民的名義》原著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。這部潛心八年、曾六易其稿的作品,一經問世便備受好評,被譽為“一部揭示反腐高壓下中國政治和社會生態(tài)的現(xiàn)實主義力作”。
自1月至4月,從原著問世,到“變身”話劇,再登電視熒屏,這部以現(xiàn)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正面觀照國家現(xiàn)實政治生活的藝術精品,也由此成為2017上半年度最受讀者關注和歡迎的現(xiàn)象級作品。
為什么一本不炒作、且沒有華麗包裝的小說能夠成功捕捉國人共鳴?周梅森說,如果說這部小說成功,那么成功之處在于它比較準確地反映了當代中國各個社會層面,尤其是政治生態(tài)層面的中國的故事,引起了社會各階層受眾的共振。“這不是天上掉餡餅。而是現(xiàn)實主義的成功,文學堅守的成功,貼緊時代、反映人民疾苦的成功。”“比如我以往的作品《人間正道》《中國制造》《絕對權力》《國家公訴》都有比較明確的主題和指向,而這部作品要比此前的作品宏大得多,而且由于反映現(xiàn)實社會題材在近十年內鮮有人涉及,我也在無意之中完成了一次厚積薄發(fā)。”
為什么而寫作?周梅森回答,我們這代人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大時代。中國人在這個時代里創(chuàng)造著自己的歷史,改變著世界的秩序。身為作家,出生在這么一個有故事的時代,如果不書寫、如果不在場,那太遺憾了。
周梅森認為,文學應該始終站在社會的現(xiàn)場。“一部文藝作品可以引導人心、引領人心,也能改變人心,這就是文學的力量。”
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,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“中國產業(yè)經濟信息網”,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。凡轉載文章,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。版權事宜請聯(lián)系:010-65363056。
延伸閱讀
版權所有:中國產業(yè)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-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