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上半年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上周末剛剛落下帷幕。據(jù)教育部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,本次四六級考試的全國報考人數(shù)超過962萬人,較去年同期增長4.87%。今天,新東方在線四六級名師王江濤、李旭接受人民網(wǎng)教育頻道專訪時介紹說,從此次四六級考試難度和往年平均水平持平,四級涉及到自動駕駛汽車、臉書等時代特征比較鮮明的話題,六級則涉及到一大波教育話題以及工作中的幸福指數(shù)等。
四級考試:并未出現(xiàn)“一帶一路”、“共享單車”話題
這次四級考試有什么變化和亮點?王江濤介紹說,這次考試與去年12月份的考試相比難度稍大一些,但由于去年12月份的四級考試在近幾年中是難度最小的,所以從整體上來看,考試難度還是保持了平穩(wěn)的態(tài)勢。從寫作和翻譯來說,再次延續(xù)了近幾年比較明顯的、比較強烈的反押題的傾向,并沒有考察今年最熱門的一帶一路、共享單車等話題。四級的寫作是寫一個廣告,在校園網(wǎng)站上賣自己用過的電腦、自行車或專業(yè)用書,其實就是告示的題型。這個已經(jīng)十年沒有考過了,很多同學感覺比較慌。四級翻譯考查的三道題目:黃河、長江和珠江,也都不是熱點話題。
李旭說,這次考試的聽力,無論是新聞部分、篇章部分還是其他部分,都非常明顯地體現(xiàn)出了時代特征。例如,聽力內容涉及到自動駕駛汽車、臉書,時代特征比較鮮明。有同學在考試結束后反映難度太大,但實際上從考卷來看,難度不算大。
考試剛剛結束,王江濤對考生提出兩點建議:一是建議考生抓緊投入期末復習。因為四級考試無論考得好壞,都已成過去,自己的感覺也不一定準確。每年教育部會根據(jù)考題難易程度,對考生的實際得分進行微調。二是對照一下參考答案,總結考試的經(jīng)驗教訓。李旭認為,大學生不應把英語學習變成是應對某一個考試的短暫性突擊。學英語要一點一點地積累,希望大家不要把四六級當成是學英語的終點,要是把它變成一種平時的學習習慣。
六級考試:教育話題頻頻現(xiàn)身 聽力取得好成績并不難
王江濤介紹說,這次六級作文的題目是非常傳統(tǒng)的“利弊比較”型。尤其和四級作文相比,六級作文可以說是中規(guī)中矩,再普通不過了。“出國留學”、“職業(yè)學校”、“文理科”都是教育話題,在最近五年的考試當中出現(xiàn)的頻率也比較高。六級翻譯的話題和歷史文化有關,難度和去年相比有所回升,打破了冬天考試難而夏天考試簡單的說法。
李旭說,此次六級聽力的難度也和往年持平。長對話部分秉承了近幾年重細節(jié)、輕技巧的考查方式,兩篇的題材都是訪談類。第一篇是有關工作中幸福指數(shù)的調查,另一篇是對一位攝影家的采訪,這類話題在近三年的聽力中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。六級聽力的出題點比較明確,如果同學們平時有所準備,取得好成績并不難。
四六級考試,是世界上單次考試人數(shù)最多的英語考試
英語考試名目種類繁多:先是中高考,上了大學要考四六級,考研要參加研究生英語考試,出國要參加出國英語考試,公派留學要參加全國外語水平考試,如想申請國外學校,有托福、GRE、GMAT、雅思,還有英國的A-LEVEL……。在各類考試中,四六級是一次怎樣的考試?
“在國內外所有的英語考試中,四六級占有自己獨特的地位,是世界上單次考試人數(shù)最多的英語考試,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。有些大學生常把‘英語無用論’掛在嘴邊,實際上,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,無論是日后的工作、生活還是求學,英語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,對于個人發(fā)展、評職稱、出國留學、加薪等都不可或缺??梢哉f是大學期間掌握的最有用的技能和工具之一。”王江濤說。
針對此前網(wǎng)上流傳的取消四六級的說法,李旭有著自己的看法,“退一步講,即使四六級沒有了,也會用其他方式對一個人的英語能力進行證明。從目前的發(fā)展階段來看,無論是一帶一路,還是全球一體化,英語都非常重要,它是一個和外界交流的工具。而且學英語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——可以放眼看世界,比如接觸一些英文的學術期刊、紀錄片還有新聞報道等。”
知名大企業(yè)招聘對四六級成績有硬性要求
在企業(yè)招聘、公務員考試、考研這些人生重要節(jié)點的“大考”中,對四六級考試成績有著怎樣的要求?
王江濤介紹說,很多企業(yè)招聘,尤其是知名大企業(yè)招聘,都對四六級成績有硬性的要求,是證明求職者英語水平最常見的手段。在公務員考試中,很多職位要求六級證書,作為一個最基本的報考條件。
在研究生招考中,很多名校和熱門專業(yè)要求四六級考試成績達到一定水平,這一點在考研復試中尤其重要。另外,在很多學校,六級不過線是無法保研的。而對于讀研的同學來說,如果沒有英文的幫助,就容易固步自封,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小環(huán)境里,無法了解一些國外的先進知識,自己的研究也很難做好。
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所屬版權作品,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“中國產業(yè)經(jīng)濟信息網(wǎng)”,違者本網(wǎng)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。凡轉載文章,不代表本網(wǎng)觀點和立場。版權事宜請聯(lián)系:010-65363056。
延伸閱讀
版權所有:中國產業(yè)經(jīng)濟信息網(wǎng)京ICP備11041399號-2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502003583